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少鸿的同学王宇哲三月底发来喜讯称少鸿已经苏醒,能记得家里电话,门牌号码,能用手比划着回答简单的数学题,并且已经恢复咀嚼进食。

2014617日,林少鸿校友在美国乔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因突发事故导致脑部严重受伤。经过抢救,少鸿病情得到控制,却始终昏迷不醒。美国东部时间20141215日(周一)清晨4点,复旦附中校友林少鸿及其父母从亚特兰大医院出发,在国际转运机构(ISOS)的帮助下,途经洛杉矶,于北京时间1216日(周二)晚平安抵达上海并顺利入住华山医院接受脑外科治疗。如今,少鸿已经恢复意识,并在逐渐康复中。少鸿父母对少鸿出事求医经历中的种种磨难甚是感慨,并对少鸿昔日同窗好友、复旦附中海外基金会及社会各界广大热心人士的雪中送炭感激不尽。

林少鸿发生意外

2014617日,林少鸿校友在美国乔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因突发事故导致脑部严重受伤。经过抢救,少鸿病情得到控制,却始终昏迷不醒。少鸿的父母知情后在621日紧急来到美国陪伴照料少鸿。然而因为国内的工作停职无薪、身在异国他乡交流困难,加之少鸿的医疗保险只能用到年底(对于20人以下公司联邦COBRA不适用,乔治亚州COBRA只涵盖三个月),少鸿父母在深思熟虑后最终决定将他带回国进行全面治疗。

为将少鸿运送回国,少鸿父母需要支付65万人民币(折合10.6万美元)的空中医疗救援费用。由于少鸿前期在美国的治疗已经花费了大量家庭积蓄,万般无奈下,他们联系了少鸿在复旦附中时期的高中同学王宇哲、张元、杨波等寻求帮助。张元、王宇哲等同学也进一步集合了少鸿复旦大学的一些同学的力量,组织成立了一个为少鸿筹款的小团队。在20141111日,这些同学建立起的募捐团队联系到复旦附中海外基金会,并告知少鸿一家所遭遇的不幸。闻讯后,基金会董事会通过紧急会议讨论后,在第一时间决定开放所有基金会旗下的募捐渠道并提供了基金会的官方微信平台为林少鸿回国一事进行专项筹资宣传。

各方相助

基金会始终坚信为身处逆境、需要帮助的校友出一份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而基金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能成功为少鸿筹得巨资,离不开八年来点滴积累所建立起的高度有效的志愿者平台,一批富有专业精神和无比爱心的志愿者、以及由此所赢得的来自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充分尊重和信任。

在筹款过程中,基金会财务总监施轶伦(07)连续数日熬夜一笔一笔入账并清算共计四百多笔的大小捐款,收集支票,赶写感谢信,确认数额及去处,并解答捐款人的疑问。董事(现基金会主席)钱行(06届)自基金会在11月初闻讯第一天起保持与少鸿的父母紧密的电话联系,定期了解他们生活上的种种困难和疑惑并在筹资开始后及时通报汇报筹款进度。钱行在12月6日从纽约飞往亚特兰大特地代表基金会看望了少鸿一家,为少鸿回国一事做了详尽的安排。几个星期来,从筹资到公关、从放资到技术共十几位志愿者参与了每周一次的深夜电话会议,协调各部门工作并更新进展。在少鸿回国临行前一周,基金会更多地直接参与了各方的协调,和少鸿同学所建立的那个筹资团队,一切将少鸿离境回家的细节全都一一安排妥当。

通过努力,自1125日起的感恩节前后短短几天内,来自世界各地的热心人士通过基金会网站和微信平台了解情况后,向基金会帐户捐赠了超过六万五千美金的款项,结合在国内的筹资情况,两个团队共计为少鸿筹集了约九十多万元人民币,为少鸿一家铺平了回国之路。

少鸿回家

美国东部时间2014年12月15日(周一)凌晨,少鸿成功离开亚特兰大医院飞往洛杉矶转机,并在北京时间第二天晚上平安抵达上海华山医院,由专家会诊治疗。少鸿的同学王宇哲三月底发来喜讯称少鸿已经苏醒,能记得家里电话,门牌号码,能用手比划着回答简单的数学题,并且已经恢复咀嚼进食。

事后,张元、王宇哲都感慨感慨“珍惜缘份。”王宇哲说,“大家都在复旦附中和复旦读过书,都在这么好的环境中一起努力过,这是种缘分。无论别人是怎样的,一定要自己努力做一个善良的人,很多时候这种善良和惜缘也会反过来帮助你自己。”张元也称,“帮不帮忙不是一个选择的问题,是一定要去做的事。在国外我觉我们的这个bond 更加紧密,我们如果不帮忙,谁帮忙。”同学同窗的缘分让张元,王宇哲等好友以及复旦附中广大校友们挑起重担,一同帮助少鸿一家渡过了难关。

回顾整件事,基金会和我们附中的校友及复旦的校友一起创造了一个奇迹。所有的一切离不开热心附中校友的关爱和支持。你们的行动无疑彰显了复旦附中校友们强大的凝聚力和行动力,体现了附中人忧他人之忧的传统和文化。同时,复旦大学校友及社会各界帮助少鸿的热心人士的倾囊相助同样令我们感动。是你们对少鸿的关爱,对基金会的信任与肯定,以及带来的源源不断的捐款让梦想成为了现实。